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2-08-12 17:09
来源:本站
襄阳高新区社会事务局 张毅
因为慈善这一平台让我结识了一个个困难家庭,他们的困境不是没有钱花没有饭吃,而是孩子和家长之间、孩子和教师之间出现了障碍,这一障碍的存在和焦虑致使一个个悲剧的上演。
2019年9月1日前后,慕名听说襄阳某小区一个14岁的孩子因为暑假作业没有完成,家长批评了他跑到17楼楼顶跳了下去;同样也是因为家庭作业没有做完被关注造成13岁的小男孩在午饭后跳进小清河结束了鲜活的生命;2022年4月又次听说身边某学校一学生周末在家跳楼了,因为和家长拌嘴。
就在上周,一个学生家长向我倾诉了发生在她家的一幕,大致内容是这样:李含这个月根本不在英语群里打卡了,昨天晚上作业的字写的也特别难看,我啰嗦他了,他就发火扔东西,这下他的妈妈更火了,要打他,他却跑到厨房拿起菜刀来要砍我,我打了他,他告诉我讨厌学习,说我整天让他学习学习的,为了每天接送他,能更好的照顾他,怕在学校托管营养不良对身体造成伤害,影响大脑,今天他拿刀的时候我已经打完他,我伤心的哭了,感觉我的末日到了,他也哭了,但是没有道歉,他也知道做家长的不易,可就是每次错了,不愿意道歉,只是想让他孝敬父母,努力学习,以后不吃没有文化的亏,怎么就这么难呢!
这是那位家长给我的陈述,我对孩子拿菜刀指向其母的行为感到很可怕。这社会到底怎么了?
有话好好说,看似简单的问题执行起来很多人就达不到,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上演悲剧的故事。他们的一念致使:跳楼、跳河、拿刀等行为的产生,我觉得绝非偶然;人的思维是人脑客观现实概况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一种潜意识很可能在大脑中早已生了根,只是没有被教师、家长引起注意而已。当他(她)被尊重的需求没有得到的时候他的身心会激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极度仇恨,在这个节骨眼如果没有一个老好人站出来调节下气氛,灾难必会上演。根据多个案例分析:缘由多是那没有硝烟的刻薄话语。
那么如何克服此问题,调适管理好自身的情绪达到将问题不在扩大化呢,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把握
一 尊重未成年人的生长及发展规律。我们在做慈善救助的过程中走进无数个困难家庭,他们的家长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孩子多读书长大后能有出息,不再踏自己踩的坑,吃没有文化的亏。家长对孩子抱有太多太高的期望,这种根植在家长内心 的结总是想通过孩子这一代来完成他的心愿,但是他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按照自己的思维要求孩子,把成人的环境成为儿童的标准。
除此之外,就是一味的施加学习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内心真实的想法,不顾及人的发展需求。
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树立自信。11月25日,我走进高新区骆台小学结识了孙娟老师,一阵聊天让我吃惊,孙老师最初考教师资格证的目的竟然不是为了当教师,而是想通过再教育的方式提升自身能力来更好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她说:我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自从9月份我走进教室和我的学生们在一起,感觉我整个人都有用不完的劲,快乐、开心,活出了自我,说着她讲述了自己曾在公司跟随妈妈一起创业的日子:被约束,没有同事、没有朋友的那些推心置腹的话语,至今仍然在耳边缭绕。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需要有一颗虔诚的心以良好的心态不断学习,自觉的找差距、补短板,强基础、练内功。树立自信心从修炼自我开始。
三、注重动手实践,做一个铺设并引领学生社会实践的架构师。
教育就是影响,教育就是明白人使人明白。但作为教育者要注重实践,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个人的能力培养。
如果您是家长,就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多给孩子一些自由而温暖的空间,让他(她)自由成长;如果您是教师,首先要想到关注生活注重实践,让您的学生参与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包办过多百害无一益。
早在建国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把“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现实生活中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实践可以出真知,可以历练我们的品质,激发道德情感、实施行为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讲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吃饭有讲究》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安排了体验用餐一活动,让学生在用餐的过程中相互观察体会,在体验中总结查找自己和他人的不足点,利用多元评价这一策略在活动中展示、展示中交流、交流过程中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寻找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和纠正,在铺设展示平台的基础上达到引领学生促进其成长的目的,学科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融合。
张毅简介:1992年毕业于襄樊师范,高级教师,襄阳市“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高新区社会事务办教育科干部,兼高新区慈善会秘书长职务。30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感受到教育改革应该唤醒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人士共同参与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