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19-12-20 00:00
来源:楚天快报
图为:黄晓燕(右)慰问残疾工人
她,既是企业负责人,也是热衷公益的慈善家。她说,自己虽不是襄阳人,但这片热土成就了她和丈夫的事业,襄阳就是她的第二故乡。
投资千万为残疾人量身设岗、十年如一日投身慈善事业。黄晓燕说,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而她做的只是一种反哺。
她,既是企业负责人,也是热衷做公益的慈善家。她说,自己虽不是襄阳人,但这片热土成就了她和丈夫的事业,襄阳就是她的第二故乡。
简约的服装、朴实的打扮、不俗的谈吐。11月9日,在襄阳群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黄晓燕。
投资千万为残疾人量身设岗,十年如一日投身慈善事业。黄晓燕说,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而她做的只是一种反哺。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投资千万元,增设电子类项目生产线,也让企业有了新发展方向
9日下午3时,襄阳室外气温仅有10℃。此时的群龙公司生产车间里,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焊接台前,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的老李俯下身子,一丝不苟地焊接配件;流水线旁,左腿残疾的小刘,正麻利地加工慢充盖……“我们这些残疾工人,工资都超过3000元,最多的可拿到6000多元。”46岁的王兴生曾患小儿麻痹症,目前担任焊接班长。他说,在群龙公司,残疾员工和正常员工同工同酬,只要干得多,就拿得多。在群龙400多名员工中,残疾工人有80多名。
群龙公司的当家人是一名女将,她就是黄晓燕。
谈及招收残疾工人,她说,得追溯到2008年。当时,樊城区残联来群龙公司考察,大家提出了一个请求:群龙环境好,能否招收残疾工?
当时,群龙公司的岗位多注重“体力”,需要工人站着操作,并不适合残疾工。
做企业要有温度,何不增加新的生产线,为残疾工人提供岗位?黄晓燕夫妻俩一直在琢磨创新,残联的这个请求让他们有了新想法。
深度考察后,黄晓燕投入千万,增设了电子类项目的生产线。目前,该生产线的工人绝大多数是残疾人。黄晓燕说,电子类项目只需要手部操作,适合下肢有残疾的工人,同时,企业也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十年来,公司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残疾工可适当晚到早退,遇雨雪天气可请假。“只要公司还在,我不会赶他们走。”黄晓燕说,十年来,残疾工人与公司共进退,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她不愿意辞退残疾工人。
帮扶失明的女子,与双胞胎结对子,帮助贫困大学生……做慈善捐出数十万元,黄晓燕却说只是做了应做的事
“世界上有许多人是不能忘记的。比如对我们恩重如山的父母,我们怎能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黄奶奶……”
这是一篇题为《怎能不感恩?》的作文中的一段话,作者是高新区明德小学的学生王红亮。此文在2016年高新区慈善会举办的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让诸多评委落泪。
文中的黄奶奶,正是黄晓燕。
王红亮家境贫寒,家中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在兄弟俩两岁时,父亲意外身亡,母亲离家而去,兄弟俩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2014年,黄晓燕得知后,立即与双胞胎兄弟结成了帮扶对子。
此后,黄晓燕不仅每年给王家汇款12000元,还包下了双胞胎兄弟的衣服、文具、日用品。每逢节假日,都会抽空去探望兄弟俩。
帮扶双眼失明的女子、注入科技创新基金、帮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在明德小学创建小飞龙合唱团、做慈善捐出数十万元……多年来,黄晓燕一直默默地做着慈善。
黄晓燕说,是襄阳成就了她和丈夫的事业,要始终怀揣感恩的心
一个企业,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受人尊重,才能做强走远。黄晓燕始终记着这句话。
1999年,夫妻注册成立了十堰群龙科贸有限公司,从事汽车项目的研发工作。了解到东风襄阳基地有两个汽车零部件产品需要做配套生产时,夫妻决定二次创业:来到襄阳,生产与东风公司配套的汽车零部件。
2003年6月,襄阳群龙企业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一晃15年过去了,企业产值已经超过2亿元。
天道酬勤,恒者能胜。黄晓燕说,是襄阳成就了她和丈夫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