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1-14 09:34
2024年,高新区慈善会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深切关怀下,高新区社会事务局的高度重视下,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的鼎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慈善为本 扶贫济困”的核心宗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扎实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与新突破。全年募集款物175.35万元,其中捐赠款151.71万元、物资价值23.64万元,公益性支出186.07万元,占上年度总收入232万元的80.2%,开展各类项目活动共计126场次,切实惠及群众1.68万人次,彰显了慈善事业的力量与温度。
一、强化持续募捐体系,稳步增强慈善事业根基
一是坚持多元化募集渠道融合,结合线上与线下的优势,推动设立了43个专项基金,总计筹集资金38.38万元。其中教育专项基金3个,筹集资金28.72元及物资0.548万元;社区专项基金40个,筹集资金9.66万元及物资1.65万元;二是持续丰富线下募集活动,通过举办“冬日情暖万家”、“以爱熏陶 情满高新”心理健康项目、“为你点灯·照亮前行”资助育人演讲比赛等样化的项目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筹款;三是深化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与襄阳市商会及区内大型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建立并巩固了稳定的捐赠关系,进一步拓宽了募捐网络。
二、塑造品牌特色,亮点聚焦“润心解难”赢赞誉
一是坚持塑造品牌特色,将“润心解难”作为新时期慈善事业核心理念,不仅关注受助者的物质需求,更将心灵层面的扶助与关怀视为工作重中之重,成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以爱熏陶 情满高新”心理健康服务品牌形象,为高新区中小学师生、村社居民及家庭提供了54场次的心理关爱赋能活动,惠及0.644万人次,赢得了广泛的正面反馈与高度评价,该项目荣获市级优质品牌项目;二是全方位增进人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努力以滋养心灵为起点,以构建幸福家庭为愿景,不断努力增强民众的心理韧性,提升家庭幸福感和科学育儿能力。启动开展暑期及秋季家庭教育公益培训活动,共开展25场次公益讲座,投入活动经费0.86万元,惠及人数达0.82万人次;三是协助教育部门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年初,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襄阳高新区2024年关爱未成年人公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能力,确保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三、完善综合帮扶策略,着重关爱弱势群体暖人心
(一)开展12场次助医帮困活动,捐赠款物达97.83万元,惠及0.01万困难家庭及个人。全年开展助医捐赠款物7.16万元,关爱困难先心病患者3户。特别关注高龄老人群体,1月联合武坡社区及爱心企业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捐赠了价值1.152万元的生活物资。同时,持续关注教育公平,通过助学帮困活动,为贫困学子捐赠超过1.65万元的款物,助力他们完成学业。对于大病患者和残疾人群体,慈善会给予了重点帮扶,全年扶病助残款物总计超过3.3万元,为9户大病患者帮扶款达10.64万元,有效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二)开展23项助学支教援助活动,捐赠款物达58.6万元,受益群众达0.15万余人次。包括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等群体捐赠衣物、鞋子、篮球、运动鞋等特色生活学习用品,累计捐赠额超过5万元;教学设施与条件改善,联合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捐赠及自行采购笔记本电脑办公用品,总价值3.5万元,并举办书法比赛、资助育人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以及为龙王镇及高新区学校捐赠饮水机、空调扇、心理咨询室建设资金等专项物资,总价值超31.6万元,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条件与环境;针对特定群体的专项帮扶,我们特别开设了寒假公益托管班,为64名7-12岁贫困家庭儿童提供安全知识、心理健康讲座等丰富托管内容,并在教师节期间联合爱心单位捐赠生活物资,以温暖行动传递对教师群体的崇高敬意。这些举措全面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彰显了对教育公益事业的深切承诺与支持。
(三)开展12场次助老关爱活动,捐赠款物达14.7万元,受益群众达0.06万余人次。其中,为恒泰康医院的残障疾病患者捐赠衣物268件,体现了深切关怀;协助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定向捐赠20万元资金改善社区公共民生项目,以及联合襄州区义工协会开展“襄衣情”环保旧衣回收项目,在7个社区14个小区增设旧衣募集箱,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此外,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筹集善款捐赠路灯和文化设施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乡村振兴相关捐赠超过51万元。在助老方面,累计捐赠超2.62万元,惠及孤寡老人。向五所学校及福利院捐赠80床棉被,总价1.6万元,助力御寒;中秋节期间,在团山福利院等地开展“浓情暖中秋”活动,捐赠月饼、水果等物资并举办戏曲表演,温暖人心;重阳节为刘集武坡社区孤寡老人捐赠棉被及生活必需品,总价值0.505万元;12月向高新区曙光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捐赠冬季床上用品,价值0.2万元。
四、持续强化内部管理,推动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化
(一)强化组织监管,提升管理效能。持续秉承“规范化运作、高效执行、透明管理”的核心原则,不断深化与强化其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响应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实现组织机构由高新区社会事务局的全局性监管,这不仅加固了内部治理架构,还系统性地优化了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从而极大提升了运作效率。7月29日,成功召开了第三届第四次理事会议,会议深入讨论了《高新区慈善会章程》及《高新区财务管理办法》相关修订内容,并向全体理事汇报了2024年上半年度的工作进展。同时,为了更高效地服务于妇女群体,我们根据高新区妇联的要求,成立了高新区慈善会妇女小组。此外,按要求完成了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到期换证工作,确保了慈善活动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
(二)4A评级引领管理升级与财务透明双赢。为追求更高标准的发展,高新区慈善会积极申报并成功7月23日获评为4A级社会组织,标志着组织管理与服务能力迈上了新台阶。同时完成了2023年度社会组织双平台年检系统工作。在财务管理方面,通过对管理制度的优化,构建了一套严密的财务监管机制,确保善款精准投放至最需要之处,且每一笔开支公开透明、有据可查,此举赢得了公众的赞誉与好评。为标准化项目服务费用的管理流程,特制定《襄阳高新区慈善会公益项目服务人员补助费用管理暂行办法》。
(三)强化人才基石,驱动专业成长。人才是组织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年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共争取到省、市级学习培训机会7次,其中业务及项目管理类培训5次,财务专业培训2次。全体成员参与了襄阳市民政局精心策划的(湖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网络示范培训,以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2024年度活水计划项目专项培训,不仅深化了对慈善法律法规的理解,还汲取了前沿的项目管理智慧与实践精髓,实现了团队专业素养与服务效能的显著提升。
(四)规范项目运作,护航慈善事业稳健前行。为提升项目活动及公益基金运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一是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致力于提供专业、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二是主导并成功完成了“小学家校社会协同与人的构建策略研究”课题,该课题经过襄阳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专家组的严格评审,准予结题,为家校社会协同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成功举办了2场心理健康专题研讨会,深化了对受助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与支持,促进了心理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开展10次项目活动实地调研,确保项目能够精准对接受助群体的实际需求,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召开了3次社区公益基金推进会议,有效推动了社区公益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为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举措不仅进一步加强了项目活动的规范运作,也为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受助群体带来了更加全面、专业的支持与服务。
五、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宣传工作的深化与拓展
全年在各类媒体平台发布慈善宣传信息及视频121条。其中,为紧跟时代步伐,开通了“襄阳高新慈善”视频号,发布20条宣传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5万余次,为广泛传播慈善文化,成功举办了7场线上直播活动,精准覆盖了项目活动的受益群体,赢得了广泛好评。在宣传策略上,积极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媒体及社会各界的资源,共同推动宣传工作的深化与拓展,全年在各类平台发布宣传信息94条。通过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展示活动、专题讲座形式广泛传播慈善理念,弘扬社会正能量。在“中华慈善日”当天,联合社区与学校举办了“崇德向善 依法行善”公益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为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高新区慈善会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紧密结合襄阳高新区实际,坚守初心使命,聚焦主责主业,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慈善服务水平,为襄阳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夯实理论根基,明确慈善事业政治引领
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慈善工作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与大局同向同行。在高新区社会事务局机关党委的指导下,坚守初心使命,将慈善事业深植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致力于纾解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困境。秉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实施各类扶危济困活动项目,不仅为受助群体提供切实帮助,更传递党的深切关怀与社会正能量。此外,借助会长办公会、专题培训班、读书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新修订的《慈善法》及相关政策法规,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与工作效能。
(二)深化募捐机制创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落实多元化募捐策略,结合襄阳高新区产业发展特点,加强与区内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慈善+产业”共赢模式,如设立企业慈善基金、开展产业慈善项目等。同时,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利用视频号平台,通过流量转化,筹款项目融合,积极探索在线募捐平台,优化捐赠流程,提高募捐效率。依托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宣传筹募工作。探索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捐赠人与受助对象,提升捐赠体验,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
(三)优化救助项目体系,强化品牌特色与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国内外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紧密围绕党工委管委会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救助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持续优化救助项目体系,定期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评估并优化现有项目,如强化“以爱熏陶 情满高新”心理健康服务品牌,深化“以善暖心 点燃希望”助学支教活动,以及“敬老爱老 孝满中秋”孤寡老人陪伴捐赠等品牌特色项目。落实推动各类基金的筹募及使用工作, 适当扩大基金设立数量。同时,建立完善的项目跟踪评估机制,以确保救助措施精准有效,不断提升受益群众的满意度。
(四)强化慈善文化传播,营造浓厚氛围
结合高新区文化特色,依托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各类特色关爱活动,吸引公众参与,提升慈善文化影响力。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广泛传播高新区慈善事迹和理念。加强与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定期发布慈善动态,宣传慈善典型,树立慈善榜样,引导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
(五)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加强团队建设
定期适时召开理事会会议,通报慈善工作进展并深入讨论并展望未来的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确保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其中。持续修订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秘书处及志愿者团队服务人员,组建高新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扩大队伍及影响力。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慈善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