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3-01-10 16:11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进程中,慈善事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新区慈善会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牢方向,抓住机遇,始终坚持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各项慈善工作,落实募集、救助、宣传任务。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中华慈善总会、省、市慈善会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热情支持参与下,紧紧围绕民生大计,立足大局,以募集救助为主线,积极拓宽募捐渠道,不断提升救助精准度,深入培育慈善文化,发挥了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将2022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行善,强化职能,宣传引导,扩大慈善组织影响力。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湖北省慈善条例》的学习,依法行善。二是加强慈善事业制度建设,继续强化慈善信息公开,定期在网站公示善款接收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主动邀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确保慈善款物使用真实准确、公开透明;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年检等相关工作。三是利用互联网及多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乐善好施、助难解困的好人好事,普及慈善知识,弘扬慈善文化,引导社会各界开展慈善活动,尤其是引导企业家在慈善事业中发挥主体作用,树立慈善典型,截止12月,在高新区慈善会网站、襄阳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平台发布宣传稿30余篇,在襄阳广播电视台《帮女郎》栏目播出节目10余期;利用“首届湖北数字公益节”“中华慈善日”“99公益日”或传统节日等重要宣传节点,联合会员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系列募捐及宣传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二)坚持创新,积极探索慈善事业新领域。一是建立慈善工作站,创新工作方式。2021年12月23日,经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 在襄阳市四十二中学、马营小学、魏庄小学、高新二小、东风中学小学部、车城社区、余岗社区、魏庄社区5所学校及3个社区试点建立慈善工作站,将慈善文化推进校园和社区进行宣传,提升学生及广大群众的慈善意识,培养良好品质,共同助推高新区慈善事业发展;2022年3月4日,慈善会正式在以上8个单位挂牌成立慈善工作站,各工作站自成立以来,积极宣传慈善政策和项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自身建设中来,其中马营小学募集2万元现金用于40名留守儿童帮扶,东风中学小学部筹集善款5万元用于触控一体机等多功能教室配备设备的采购和安装。二是利用互联网等多渠道,创新募集机制。“慈善+互联网”的发展是大趋势,如今通过互联网捐赠的人越来越多,捐赠次数也成倍增长,慈善会利用公益宝、腾讯公益、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开发大众慈善资源,拓展募集渠道,积极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募捐活动。高新区第四届“情满校园 读书追梦”助学支教慈善公益项目自2022年4月在腾讯公益平台发布以来,已募集善款4.49万元;“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依托湖北省慈善总会公众号线上筹款0.96万元;日行一善爱暖人间公益基金通过高新区慈善会官网筹款2万余元。
(三)立项目,树品牌,察民情,解民忧。2022年,慈善会聚焦社会关注点和弱势群体需求点,侧重助学支教、因病返贫、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工作,扩大精准慈善帮扶方向,探索以“项目养人”的运行模式,推进项目向专业化转型。全年募集款物275.39万元,支出329.34万元。共开展各类慈善帮扶活动60余次,受益人群达2万余人次。
一是联合相关单位开展高新区第四届“情满校园 读书追梦”助学支教慈善公益项目。项目内容主要包含三大板块:助力大、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持续性帮扶;为中小学校、幼儿园添置投影仪、体育器材、饮水机等设施设备,为个别学校创建鼓号队;助力部分农村小学创建图书室或更新图书,支持区教育主管部门助学相关工作落实;在“双减”背景下,助力中小学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特长发展,利用暑期一个月时间,将项目引进社区,开展周末兴趣课堂(美术课、音乐课、手工课)、体育活动、安全教育、演讲与口才课程,邀请专业人士授课,让困难学生、边远村小学生同享优质资源,真正解决留守儿童和双职工家庭孩子无人看管的需求。该项目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通过线上线下募集款物共计69.65万元,并开展一系列捐赠活动,捐出款物共计78.36万元,用于帮扶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准大学生、为有需求的学校购置饮水机、图书、触控一体机等教学设施、开展书读追梦暑假班等。
二是开展高新区第二届“以爱熏陶 情满高新”心理疏导项目。2020-2021年,为帮助受疫情影响的群体进行疫后心理恢复,慈善会发起了“以爱熏陶 情满高新”心理疏导项目,成效显著,反响很好。2022年,为关爱师生及家长心理健康,助力、引导做好心理自助防护工作,慈善会拿出3万元经费,根据需求确定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主题,诚邀襄阳市知名心理咨询师和辖区内善于钻研且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在职教师进入学校,以好课巡讲的方式为学生、教师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在高新区内共开展50场讲座,受益对象近10000人次,内容包含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成长环境、习惯养成、珍爱生命、励志教育等。
三是联合湖北省慈善总会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为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高新区慈善会响应湖北省慈善总会的号召,于2022年6月底正式启动“幸福家园”项目,共有3个村社发布项目,包含“幸福食堂”运营、图书室建设、并通过湖北省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和腾讯公益平台筹募善款0.96万元。
四是持续开展“童享阳光”困境儿童助养计划。2021年11月,为有效缓解辖区内困境儿童家庭困难问题,帮助困境儿童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湖北省慈善总会的号召下,高新区慈善会出资10万元,省慈善总会按照1:2配捐模式配捐5万元,共计15万元用于为区内50名困境儿童提供资金帮扶。帮扶标准为3000元/人/年,包含200元/月生活资助款、春节红包200元、志愿关爱帮扶款(志愿者交通补助款)400元。截止今年12月慈善会已将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共计13万元拨付完毕,并组织志愿者按季度对50名儿童进行走访慰问,对其精神层面进行关怀。
五是将“尊崇关爱·情暖老兵”关爱退役军人公益项目实施落地,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主体、多渠道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为辖区43名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发放慰问金4.71万元。
二、今后三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各项政策及文件精神。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理事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调整工作计划。
(二)创新募捐方式,建立长效机制。抓住慈善日等重要宣传节点,利用互联网募集平台,动员全区企事业单位及全网爱心人士参与募捐工作;争取设立3-4个慈善冠名基金,搭建凝聚爱心平台;拓宽慈善募捐网点,制作一批美观、实用的募捐箱投放在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组织策划慈善募捐晚会、慈善拍卖会等大型慈善募捐活动,扩大慈善覆盖面和机构影响力。
(三)拓宽救助范围,打造品牌项目。继续实施助学支教、心理疏导等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结合社会热点和民生需求策划实施一批新项目。
(四)发展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管理、培训、指导和协调,组织志愿者进社区、福利院、孤儿院等开展社会服务;加强与慈善工作站的联系和沟通,充分挖掘、利用慈善资源。
(五)加强业务学习、指导、培训力度,提升慈善工作人员能力。
(六)主动谋划,探究项目,探索合作共赢模式。慈善会将以项目为抓手,以解决问题为动力,找准需求点,动员区直部门参与慈善事业。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慈善会将扎实推进“募捐、救助、宣传”工作。持续强化组织机构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多方借力推动高新慈善健康发展。
(一)在慈善项目上下功夫。继续开展 “情满校园 读书追梦”助学支教、“以爱熏陶 情满高新”心理帮扶、“尊崇关爱·情暖老兵”等慈善品牌项目,扩大精准慈善帮扶方向,针对扶危济困角度,扩大救助人群覆盖面,创新特色项目,将察民情、解民忧落到实处。
(二)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制度规范。召开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议,重大事件集体讨论决策;草拟相关规范性文件,推动我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拓展思维模式,挖掘资源优势。调研探究需求点,引进项目,与中华慈善总会、湖北省慈善总会、省市区妇联等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外学习交流与合作,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探索我区慈善快速发展新路径。让我区慈善工作跟随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步做强做大,迈进全省慈善工作前列。
(四)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一方面将慈善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把“学会感恩”作为主要德育主题;另一方面将慈善文化与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倡导师生互帮互助、和谐相处、阳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