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03-12 10:02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2023年,高新区慈善会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及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践行“慈善为民、依法行善”理念,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全年共接收款物209.53万元,发放救助款物达161.04万元,惠及受助群众2万余人次,为促进社会和谐及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慈善募集多措并举,收支保持稳定。
2023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高新区慈善会多举措开展慈善资源募集工作,实行专兼结合、项目带动、线上线下联动的募集模式,保证了善款善物数额的稳定。一是以“人人慈善”为目标,壮大慈善基金体量为抓手,推动慈善基金规模化运作,指导全区20个村(社区)启动村(社区)公益基金,募集专项款物62万余元,有1681余人次参与捐款;通过与高新区群团工作部联合发起“爱心伴我童行”关爱儿童公益基金,共筹集款物10.56万元,全部用于区内助学支教工作;二是项目引导专项筹款,需求指导精准筹款。通过策划实施助学支教系列项目,筹集善款80万元。三是强化“互联网+”线上募捐渠道,多方开展上下联动筹款,依托线下活动及腾讯公益、公益宝等平台筹集善款65万元。
(二)慈善品牌项目掷地有声,救助帮扶效果佳。
2023年,高新区慈善会坚持以政策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助学支教、扶贫帮困、安老助医”三大类,策划执行8个慈善项目,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为弥补区域心理健康服务短板,通过家校社联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开展“育心树人 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服务慈善项目,邀请心理专家,为学生、教师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100场,受益人数达15000余人,项目总支出5万元。其中,学生专场开展77场,受益人数共计12708人;教师专场开展4场,受益人数共计479人;家长专场开展19场,受益人数共计1813人次;个案服务12人,评估、咨询服务36次。开展“以爱熏陶 情满高新”心理关爱项目总支出2.174万元。二是为唤起社会对广大留守、困境儿童的关爱,联合高新区群团工作部设立“爱心伴我童行”关爱儿童公益基金,筹集发放款物10.56万元,受益儿童50人;三是持续开第四届“情满校园 读书追梦”助学支教项目活动90场 ,其中36场心理健康讲座,54节暑期公益课堂及儿童综合实践课程,支出9.78万元。四是为有效缓解辖区内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对2022年度向我会求助的因病致贫、返贫6名符合救助标准的家庭,帮扶1.2万元的资金和价值0.2万元的物资。五是与湖北省慈善总会联动开展“医路同行”慈善医疗服务项目。帮扶3名大病患者家庭,依托公益宝平台筹集善款12万余元,其中慈善组织配捐1.09万元。六是开展“童享阳光”困境儿童帮扶项目。帮扶50名困境儿童,拨付志愿者定期走访慰问款2万元;七是开展“以善暖心 点燃希望”助学支教活动,筹集款物34万元。八是开展助老帮困系列活动,筹集发放款物11.15万元,受益70人次。
(三)坚持依法行善,强化流程规范管理。
一是优化项目运行机制。项目严格按照调研、立项、培训、实施、督导、结项评估等工作流程,确保慈善项目规范,捐赠资金使用高效、合理、透明;二是强化救助规范。加强对慈善捐赠资金发放后的去向、用途、数额等落实情况的追踪与监督,明确慈善捐赠受益人的筛选原则和标准,通过联合相关单位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贫中择贫的方式筛选出慈善活动受益人员。三是保障基金规范化运行。下发《高新区村(社区)公益基金实施意见》及《高新区村(社区)公益基金规范运作流程》,保障20个村(社区)启动并规范运作公益基金相关工作。四是加强慈善捐赠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主动委托审计部门对2022年度财务凭证、报表、救助审批材料等进行专项审计监督,保证规范运作、阳光救助。五是按要求召开理事会议,审议通报重点工作。
(四)坚持慈善文化引领,服务大众为根基。
一是开展各类慈善政策法规宣传,共发放《慈善法》、《慈善宣传册》等各类宣传资料200多份。二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社会氛围。三是联动各级主流媒体,慈善发声及时有力。四是创新宣传方式,拍摄录制公益宣传片。
(五)探索转型升级,深化慈善服务。
一是顺应现代慈善发展需要,服务模式探索转型,注重融合发展。组织指导志愿者及义工开展志愿服务达80小时,服务150余人次。二是固本强基,强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开展慈善工作人员、志愿者专题业务培训3期。完善内部工作制度,加强组织规范化管理,聘任1名专业项目服务人员;三是发挥8个慈善工作站作用,2023年度通过慈善工作站捐赠款物达55万余元,开展慈善文化宣传5次,服务1500人次。
二、2024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高新区慈善会将持续在款物募集、打造慈善品牌项目、提高组织公信力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推进我区慈善工作高质量发展。争取募捐目标达250万元以上,救助支出达260万元以上。具体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募捐力度,确保捐赠体量稳步增长。
一是丰富慈善捐赠形式和渠道。鼓励和支持高收入人群与企业在捐赠款物之外,引导开展慈善信托、无形资产等新型捐赠形式,保障募捐工作有质有量。二是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公益平台积极作用,探索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慈善捐赠中的应用。三是坚持创新思维,构架慈善资源募集多元化格局,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慈善捐赠兴办公益性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机构和基础设施,为慈善事业提供多领域的资金支持和服务载体,努力构建让社会资本唱主角的“大慈善”格局。四是持续依托项目促募捐,树立“以救促募 以募保救”的理念,继续做强做大做优品牌项目,提升品牌项目和社会认可度,汇聚起更强的慈善力量。
(二)坚持创新赋能慈善品牌项目,提升救助效能。
一是坚持“传统项目品牌化、新上项目精准化、合作项目规模化”的思路,结合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重点工作,从困难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继续开展“情满校园 读书追梦”助学支教、“育心树人 健康成长”心理帮扶等具有品牌效应的慈善项目,发挥“补短板、救急难、兜底线”作用,促进捐赠意愿与慈善效果的有效结合。二是构建项目与基金联动机制,发挥村(社区)公益基金作用,指导村(社区)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策划实施促进社区发展的项目,壮大慈善基金体量的同时,力求提升运营服务效能。动员爱心企业设立相对稳定的产业项目帮扶基金,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设立慈善冠名基金。三是全力配合民政部门慈善社工工作要求,坚持融合发展,完善慈善社工工作路径与方式,积极培育慈善志愿者组织。四是聚合慈善资金,探索帮扶救助新思路,确保精准救助效果最大化。探索打造慈善“造血”帮扶产业基地,通过慈善实体基地的运行,构建慈善融合发展新模式。开展“医路同行”、“慈善情暖万家”等救急难项目,开发“救急”与“救穷”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的长效化救助模式,增强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树立依法行善观念,提升依法行善能力。积极向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建言献策,深入研究解决捐赠、救助、监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我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增强组织管理。二是坚持基层慈善融合发展,多方联合探索慈善服务内涵与形式。加大对慈善工作人员、志愿者、义工的业务培训,强化项目筹资、帮扶救助和宣传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将提质增效落实到实处。三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强化慈善捐赠行为,严格项目与救助规范化流程,让慈善的阳光雨露沐浴更多困难群体;四是主动接受社会,强化信息公开,建立风险预防及管控机制,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五是积极探索“党建+慈善”的运营模式,联合公益组织及爱心企业等成立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智慧和慈善力量,促进高新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